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曾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一书中总结了社会崩溃的五个因素,其中首条和次条就是生态破坏、气候变更。
		
			如今,生态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大概念之下的实际行动却仍有不同的境遇。缺钱、缺技术、缺理念……“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很多地方面临的困境。
		
			有幸的是,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始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探索出一套更为高效的环保模式。以恒生中国为例,作为长期践行ESG绿色发展理念的外资银行,恒生中国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合作,以“绿碳+蓝碳”双概念在四川和福建两地开展保护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项目,积极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以期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路径。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每一个小的物种背后,承载的却是森林、海洋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愿意用金融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和社区、经济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践行金融向善。”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说,以“种树”的方式来保护修复生态,听起来很简单,但它所带来的效能一定超乎想象。
		
			——打通野生动物“生态廊道”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是远近闻名的“天下大熊猫第一县”,这里不仅有国内绝对数量上最多的野生大熊猫,还曾走出过大量的大熊猫“外交官”——1957年被作为国礼送到莫斯科动物的“平平”、后来在海外“圈粉”无数的“晶晶”“燕燕”等都出自平武县。
		
			然而,盛名之下,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却仍面临威胁。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介绍,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熊猫们的栖息地如今已经呈现出 “破碎化”、“孤岛化”的特征,“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种群内部近亲繁殖,或者更容易因为一次自然灾害、一次疾病而永远消失掉。”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目前全国野生大熊猫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其中24个种群存在生存风险。
		
			“其实,不仅仅是大熊猫,包括羚牛、岩羊、林麝、川金丝猴、毛冠鹿、黑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境况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从过去的伐木工人“转身”成为平武县白马管护站的巡护工人,土生土长的黄前宝的感受非常直观:有些箭竹已经不适合大熊猫食用、林麝难以寻觅到合适的“林麝棍子”求偶……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恒生中国与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