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修改企业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以更大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慈善捐赠。
修改后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经过这次调整,中国税收优惠鼓励慈善捐赠的力度超过很多国家。此前财政部介绍,对捐赠支出扣除规定适当的比例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目前规定12%的比例在国际上已处于较高水平,如美国、荷兰、韩国的扣除比例是10%,德国分为5%和10%两档。
其他国家在鼓励企业慈善捐赠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政府一直致力于鼓励企业参与慈善捐赠。在政策优惠方面,澳大利亚的企业和个人一样,如果向慈善组织捐赠现金超过2澳币以上,就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减税的幅度随捐赠的金额而增加。
对于企业向何种类型的机构捐赠可视为慈善捐赠,澳大利亚的政策法规在逐年完善。2013年,澳大利亚成立了慈善和非营利委员会(ACNC),正式接管了之前由澳大利亚税务局和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共同管理的慈善和非营利方面的事务。自此,该委员会对澳大利亚所有慈善和非营利机构进行了登记,明确了澳大利亚的企业或个人对何种组织进行捐赠具有税务减免方面的优惠,以及监督所有该类慈善或非营利机构的运营情况,使澳大利亚慈善事业发展更为有序。
最新调查显示,2016年,澳大利亚民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创下了六年来的新高,政府的严格监管及税务上的优惠让企业和个人对慈善捐助的热情都保持较高水平。以2014年年度报告为例,全澳大利亚登记注册的慈善机构年度总收入达1030亿澳币,参与过该行业的志愿者超过180万人。
俄罗斯 近年来,大多数俄罗斯中小企业运营已经举步维艰, 自身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此种情况使俄罗斯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要求中小企业履行慈善等社会责任不现实。于是,俄罗斯本土大企业成为慈善捐款的主要群体。与西欧国家推进企业慈善的方式不同,俄罗斯特殊的体制转型背景和国情决定了企业慈善捐款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推动和影响。
俄罗斯政府鼓励本土大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重点在引导、推动和激励三个方面。首先,政府不特别主张搞扶贫、赈灾等领域的“突击式、运动式”慈善,而是将引导的重点定在体育、文化、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其次,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公私协作模式”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如俄罗斯地方政府通过签订正式的合作协定引入商业资源,着重发展前苏联遗留下的作为“社会基础”的体育、艺术、医疗卫生和教育等传统领域,使其成为俄罗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得最好、发展得最快的领域。最后,俄罗斯政府控制着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稀缺资源,企业往往需要寻求政府保护来保持其在政策内容和执行上的稳定,以获得发展。
俄罗斯企业意识到,看似与企业价值链生产不相关的慈善行动,可能在调动政府资源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企业可能通过慈善行动与政府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优先获得政策信息和政策支持。因此,激励机制的建构能够调动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使政府和企业双方都成为受益者。激励机制的存在是政府与企业在慈善方面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和保障。
英国 英国有全世界第一部《慈善法》,英国慈善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英国在公益组织的注册登记和管理监督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
英国在1601年颁布的《慈善法》不仅划定了公益慈善组织的范畴,强调了这类组织的公益性、慈善性和民间性等原则,还制定了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慈善事业的法律框架,提供了进行各种形式社会募捐的法律依据。这部法律对英国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英国《慈善法》经多次修订,目前将慈善组织的目标归为13项,包括促进教育、宗教、健康或挽救生命;促进公民或社区发展;促进艺术文化遗产或科学;促进业余体育;促进人权进步解决冲突及调解宗教种族和谐平等和多样性;促进环境保护或改善,帮助年轻、年老、疾病、残疾、经济困难或其他弱势群体;促进动物福利等。
为了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英国政府在1998年签署了政府与志愿者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详细规定了英国内政部、文化部和独立于政府的英国慈善委员会分别作为慈善组织与政府间的协调机构、资助机构、管理机构及监督机构的具体职能。按照法律,慈善组织应该向慈善委员会提交详细的银行账目和年度财务信息,并且全程接受严格监管。
历经400多年的发展,英国慈善机构的募款方式更加成熟和灵活,尤其注重公众的参与,如捐款的形式包括一次性捐款,月捐,在慈善商店购物、捐物等。
德国 德国的税收体系严谨而完善,对慈善捐助的减税方法有详细规定。德国有完善的税务体制和健全的捐助法则,并且完美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保证纳税个体依法纳税,促进了德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捐助体系上,分为企业捐助和个人捐助两部分,捐助的对象主要为教会、公共协会、国家博物馆、大学及基金会等,甚至包括政党。德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有专门的基金会,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捐助活动。通常,企业资助的对象大多为教育及研究机构。根据德国目前的税法,企业营业额的千分之四,可作为捐助免税的扣除部分。
在德国,个人捐助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2015年,德国人均捐助146欧元,折合1000余元人民币。2015年,各个慈善组织收到的捐助总额高达40亿欧元,2016年更是高达47亿欧元,折合330余亿元人民币。个人捐助从个人收入中的免税扣除额度最高可达20%,超出的部分可以延到下一年,如个人2015年总收入是10万欧元,捐给慈善机构2.5万欧元,2016年收入相同但是没有捐助,则2015年需交税部分的额度为8万欧元,2016年交税的额度是9.5万欧元,10万减去去年顺延下来的5%的超额捐款。
本文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2017年注定是慈善事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国外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度比国内早许多,多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有助于国内慈善组织发展。众徳慈善基金会也会跟随慈善事业发展的脚步,不断的丰富项目内容,学习优秀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