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在全国助残日前夕,由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ESCO”)主办的以“多元·融合”为主题的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旨在推动企业、组织、个人在残障者融入式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FESCO总经理郝杰、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监事周海滨等参加了论坛。
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显示,估计全球超过10亿人或15%的世界人口(2010年全球人口估计)带有某种形式的残疾,其中大约7.85亿人处于劳动年龄内。然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研究显示,在27个国家,相同工龄的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有44%,而非残疾人的就业率为75%,可见残障者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多元化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对很多企业来说,招聘、雇佣和保留残障员工还没有成为他们多元化管理策略的一部分,企业残疾人用工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残障者自身依然面临挑战,缺乏平等的社会参与和就业发展机会。这就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公平就业、平等就业的机会和包容、积极的就业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介绍了国外残疾人就业的现状与做法,并表示将在FESCO建立劳动保障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在多元融合就业领域展开政策研究。
FESCO总经理郝杰表示:“FESCO致力于发挥自身的专长,搭建多元就业促进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旨在为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障者以及更加多元的劳动者群体创造公平就业、平等就业的机会。”
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监事周海滨主要分享了国际多元融合就业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还从国际残障者的就业现状、对中国雇主态度的调查以及如何建立企业的“残障信心”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除此之外,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IBM、诺和诺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4位嘉宾围绕“多元融合就业在企业中的实践”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各方对企业雇佣残障员工在团队建设、企业价值方面带来的正能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更多的组织和企业以自身影响力和资源能力去推动解决残障者就业难的实际问题。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呼吁全社会要努力消除对残疾人的认知偏见和环境障碍,树立起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融合就业观念,让残疾人在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参与社会生活。
本文来源: 新华网
残障者因自身的缺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极大的困难。而对很多企业来说,招聘、雇佣和保留残障员工还没有成为他们多元化管理策略的一部分,企业残疾人用工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如何规划残障人的职业方向、找寻适合残障人的岗位、让企业愿意聘用残障人是政府、社会及所有慈善组织应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