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片希望,本期公益人物:廖俊波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身后能受到一方百姓如此爱戴,此生无憾了。
——廖俊波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懂得音乐的人才懂得生活
感知共鸣的旋律,顺着音符的方向,任思绪飘向远方...
《Tears In Heaven(泪洒天堂)》由英国著名音乐人、流行乐坛最优秀的吉他手之一Eric Clapton(埃里克.克莱普顿)创作演唱。
Tears In HeavenEric Clapton -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Rush
1991年,埃里克.克莱普顿四岁半的儿子Conor Clapton(康纳.克莱普顿)不幸意外身亡。
埃里克.克莱普顿的丧子之痛融入了这首《泪洒天堂》。
沙哑的嗓音,伤感的旋律,和一颗疲惫的心.....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
2018年3月,腾讯图片与滇西北支教团联合发起了“给留守孩子的摄影课”,在半年时间里,于云南丽江宁蒗县烂泥箐乡大二地小学进行了多次摄影教学。摄影师常展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为这些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下自己的梦想,画出20年后的自己。他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了现在与未来的对话。 图片中的孩子叫毛萍,她写到:我的梦想必不是摄影,但是跟相机是有关的。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爸妈快点回家,过着快乐的生活,再找个工作,每到周日,就一起拍个全家福。20年后的我会带着我的孩子去探望亲人。
读书是感悟人生的艺术
这是一本论述慈善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的书,兼述了慈善运作与国家、市场的关系,认为慈善在当今世界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其所进入的领域也需要认真选择,因为慈善资本毕竟比不上国家、公司的资本。从事慈善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拥有理念和资本的人作出更多贡献。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对于读者以及社会理解慈善的历程和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可以澄清一些人对慈善的阴谋论的看法。
你所关心的,都将是新闻热点
11月20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慈善文化论坛(2018)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召开。论坛主题为“中国慈善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十余名来自学界、慈善的业界翘楚,通过主旨演讲、点评、对话和评述等方式,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慈善文化盛宴。
本届论坛主席、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致辞。他认为,公益界“奔波于帮扶与倡导之中,但其实我们还需要去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种内在的支撑,这种支撑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文化”。中国慈善文化论坛秉持开放包容、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通过倾听来获取向他人学习的喜悦,通过批评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通过讨论来赢得共同的提高。
主旨演讲环节,学术大家、行业专家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现代慈善文化经历了怎样的起源、演变和困境,慈善历史、慈善观念提供了怎样的支撑。
陈越光在主旨演讲小结中表示,从主旨演讲和观点评述中感受到思想的魅力,感受到对历史的梳理,也感受到论坛的文化精神。慈善史的研究本身就是慈善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从东西方慈善发展的历史中汲取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解决目前慈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实务界公益人的深度对话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主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汪跃云、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劲、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陈嘉俊,结合各自机构的发展,围绕对慈善文化的理解,社会组织自身的文化建设展开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为中国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创新思路。
李劲认为志愿精神、服务公共的目的是公益的两大基本精神。陈行甲认为,公益组织做社会实验是更高、更深一层的公益,应该把社会组织做社会实验当做一种文化、一种方法去理解。汪跃云表示,我们要做有抱负有胸怀的公益人,让中国的慈善成为世界公益慈善的一部分。窦瑞刚认为,慈善文化探讨的内容是隐含在慈善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的部分,或者是思维模式的底层部分。陈嘉俊认为应该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科技各方事务关系的重构对慈善文化产生的影响。
北京修远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平就 “2018年中国慈善文化大事” 进行了梳理,重点评论了“全国多个城市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民政部发布:未来三年着力推进‘互联网+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西湖大学成立”等十个事件。他认为,公益行业承担着塑造中国社会的重要使命,公益的伦理要求必定要高于市场伦理。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作论坛总结发言。她表示,我们的文化研究、理论研究应立足中国社会实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理念。公益慈善组织应坚守伦理道德的底线,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向全社会弘扬慈善文化。
中国慈善文化论坛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和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探索建立以中国本土文化为内核,以中国慈善实践为根基,适用于现代中国的慈善文化体系。2016年、2017年分别举办了第一、二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引起了公益慈善行业和文化领域的关注。
本文来源:新华网
二、菜鸟带动全社会参与绿色物流 双11全国线下回收1300万个纸箱
天猫双11已经落下帷幕,物流业一周送完了2006全年包裹量。除了快,今年双11也产生了一大批绿色“剁手族”。据悉,菜鸟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展快递纸箱回收行动,数百万人直接参与到该项计划中。
11月22日,菜鸟发布绿色城市榜单。武汉市民参与纸箱回收最热情,拿下全国第一。南京作为新晋加入纸箱回收的城市,有160个回收点表现出色。郑州、上海、南昌、广州、重庆和西安紧随其后,也“杀入”绿色城市荣耀榜。
今年的回箱计划也来到了校园,以实际行动响应“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环保社团发起了纸箱循环使用的绿色倡议。双11期间,超过10万在校大学生参与这项行动。吉林大学在百所高校中夺得第一名,累计回收纸箱近1万个。
记者从菜鸟网络获悉,双11期间,全国5000个回收台线下回收快递纸箱约1300万个,线上点赞和捐箱的人次突破200万。
“回箱计划做了一年多,从一个短期的公益活动逐渐成为菜鸟驿站的标配。”菜鸟绿色行动负责人表示,每年双11绿色回收都会引入新的玩法,菜鸟希望以此带动全社会更多力量,共同参与到绿色物流之中。双11虽然结束了,但纸箱回收还会继续进行,鼓励末端快递纸箱循环利用。
本文来源:公益时报
成立中国好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在2016年时被南都公益基金会确定为未来的优先战略方向。平台从成立开始,就不断签约优质公益项目,并助力其规模化发展。截至今年10月,平台共签约53个优质公益产品,各省市地区枢纽合作基地40家,全国各地共有2800余家/次社会组织和9000余所/次学校正在落地实施这些优质公益产品。
日前,中国好公益平台发文称,要为平台上规模化效果显著的公益产品授权“益次方”商标使用权,这显然是规范和加速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的信号。
壹基金项目总监李健强于近日接受《善达网》采访时表示,公益产品规模化对于当前公益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公益行业的专业性和效率。“中国好公益平台做了很好的探索。”
壹基金也是中国好公益平台的联合共建方这一,其“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作为好公益平台的签约项目之一,目前已累计在全国开展400余站次,颇受地方公益组织的青睐。
因为任何项目都需要在评估中得到更好的改善和发展。”但他同时认为,由于平台上项目的类型多样,评估指标如何适应每一个具体项目,这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检验和完善。
“更看重‘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成效和‘集体影响力’”
善达网:中国好公益平台两年前启动时,因为徐永光老师的一句“公益创新不求规模化,就是花拳绣腿”引起轩然大波。能否谈谈你对“公益产品规模化”的看法?
李健强:不能说“公益产品规模化”就是公益项目唯一的发展方向。面对的社会需求不同,针对的社会问题不同,以及执行的主体不同,对于什么是好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界定。有的需要小而美,有的需要专注创新,有的需要影响政策,有的需要长期的陪伴,不能一概而论。
但“公益产品规模化”地发展,确实对于当前公益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面对互联网筹资以及与公众沟通,项目要清晰简单的表达,这就需要产品化。其次,社会的各类需求很大,能够提供某一项服务的公益组织又很少,规模化就很有必要。第三,一些侧重物资类的、解决技术性问题的项目,是比较容易规模化推广的,而一些软性服务为主的项目,规模化的难度就大一些。
更重要的是,“公益产品规模化”表述的更多是品牌上的,以及有型物资层面的,其实几乎每一个“公益产品”中,都蕴含着软性的、差异化的社会服务,这个不太容易看得见,说到的也比较少,但每个项目都有,这是由当地伙伴在具体操作。
善达网: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好公益平台共签约优质公益产品53个,涵盖教育、环保、养老、助残、社区发展等多个社会问题领域,签约各省市地区枢纽合作基地40家。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好公益平台的这种模式已经成功?
李健强:不可否认,中国好公益平台在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上,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壹基金也是该平台的共建方之一。据我所知,平台挖掘打造了一批优质的公益项目;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复制,并受到很多县域伙伴的欢迎;越来越受到公益行业的关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平台的运行机制也日益完善。
在我看来,“公益产品规模化”可以说已经初见成效,但说成功可能还为时尚早。规模化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成功?这个可能也无法一概而论。我比较看重规模化项目在两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在回应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上,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另一个是,规模化是否带来了集体影响力,即带动公众、企业、公益组织协同政府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本文来源:环球网
四、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训练营开营 聚焦贫困孤独症家庭
孤独症患儿因缺乏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是“星星的孩子”。据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人数增长较快的严重性病症,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首位。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标准不统一、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不完善等原因,孤独症群体的社会保障能力明显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5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海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海口市残联建立了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集设施完善、教学规范、专家水平高与运营管理科学等优势于一身,力求打造我国第一所国家级孤独症康复基地,以满足中国孤独症儿童家庭的需求。
2018年11月8日,“集善扶贫健康行——红旗·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营”在海南省海口市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举行开营仪式。这是该基地自5月份成立以来,首次承接国家制定的西部12省份14个连片贫困地区的孤独症儿童救助项目,为贫困孤独症家庭提供公益救助。
一期训练营针对贫困家庭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在开营仪式上称,基地自4月运行至今,一直坚持对来自全国的贫困家庭孤独症儿童进行免费训练。参加本期训练营的就有来自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海南等省区贫困家庭的孤独症儿童。
王乃坤称,半年来,基地整体运行情况很好,在康复训练成果、康复人才培养、救助贫困家庭等方面,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为使贫困家庭的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多专业的帮助,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同时也能让患儿家长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集善扶贫健康行——红旗·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营”。
本次训练营共分两期举办,本次是第一期,自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月3日共计60天,来自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吉林、海南六省区的20余孩子(家庭)参加,贫困孤独症家庭,他们均为当地建档立卡或低收入人群。
本次训练营将通过科学规范的常规康复课程与因人制宜设置的个训课程、集训课程、音乐课、感知觉运动课、马术训练及各类特色课等,培养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心智发展和教育引导能力的发展;在训练营开展期间,基地还将组织参营家庭亲近大自然,参观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锻炼他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的平台,实现快乐游玩和教学实践的模式。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该项目相关负责人称,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而言,60天的时间虽然远远不够,但训练营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孤独症患儿和家长能得到专家的诊治和建议,感受良好的康复环境,掌握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方法,为患儿的后续治疗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该负责人表示,对参加训练营和在基地进行康复的其他患儿,项目均会建立档案,跟踪孩子的训练情况,关注他们康复和成长的全过程。
王乃坤称,救助孤独症儿童,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残联的责任,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她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到支持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中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中国患儿童小龄化趋势加重
“马小杰(化名),谁叫马小杰?”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贾美香对着一对来自宁夏的4岁孤独症双胞胎兄弟中的弟弟问道。
小孩没看他,自顾自地玩着玩具。
“马小杰,你今年几岁了?”贾美香又叫他名字,他还是不理。
整个就诊期间,双胞胎兄弟始终没有交流,各自玩耍,其中的弟弟在座位上自言自语,前后摆动,数次离开座位。双胞胎哥哥相较弟弟安静许多,但是,他手中所把玩的积木或玩具都一定要按照既定的位置和方向摆放整齐……
据孩子母亲介绍,他们来自宁夏,孩子一两岁时就已表现出一些“不正常”,但家人觉得男孩子发育晚,说话迟一点没关系,并未在意。等到今年初被诊断为孤独症后,才引起重视并不断寻求医治。
这样的双胞胎家庭是中国不少孤独症儿童家庭的一个缩影,很多孩子甚至因为家人对孤独症的不了解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众多国内知名孤独症康复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编制康复教材、培训专业人员,并不定期地到基地为患儿义诊。
作为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涉足孤独症康复领域,而孤独症患者真正引起重视只是在最近10年里。
贾美香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孤独症康复工作的专家之一,30多年来感受到了太多孤独症患者和家庭的痛苦。据贾美香介绍,当前中国孤独症患者中0到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在300万~500万之间,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年轻妈妈对孤独症了解的逐渐增加,发现患孤独症的孩子年纪越来越小。
“孤独症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贾美香谈道,目前大量的有关孤独症的研究报道认为孤独症可能与生物遗传、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也可能与生长环境导致基因突变有关,孤独症目前无法治愈,但有望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帮助孤独症患者融入社会。
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症状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一般来说,6岁前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其中,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贾美香说。
贾美香称,孤独症儿童是无辜的,但因为这个病症很难治愈,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孤独症孩子从出生到老都需要有人陪伴。因此,她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孤独症儿童生命全程——从低龄幼儿期的康复到长大一点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直至他们就业、养老,凝聚全社会的爱心帮扶他们,让“星星的孩子”从此不再孤独。
本文来源:公益时报
旅行,只需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为成都第一峰。 西岭雪山风景具有原始、自然、粗犷的特点,水景、生物景、天景等自然景观优美齐全。因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国家风景名胜区。
各种动物常出没于林间山涧,其中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猕猴、云豹、金鸡等珍贵动物。 游客不仅能在雪山上滑雪,还能参加雪上摩托、森林狩猎、坐热气球、弹跳飞人等乐趣无穷的活动。 岭雪山属立体气温带,现已形成“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
冬季最佳 春季山花烂漫、高山杜鹃成林; 夏天瀑布成群,独具特色的滑草也别有一番风味; 秋季满山红叶,由红、黄、绿三色层次渲染的自然景致深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冬天雪景迷人,特别是每年冬季西岭雪山都会举办南国冰雪节,如果你是滑雪爱好者,那是最佳的游玩去处。
健康是最好的天赋
立冬之后就开始进入真正的冬季了,因为冬季的气候关系,很多人就建议在冬季要多吃苦味的食物,这让一部分人很是不解,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
立冬之后就开始进入真正的冬季了,而冬季是肾经旺盛的时期,中医上有讲,肾主咸,心主苦,所以在冬季就要选择多进食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芹菜、苦菊、生菜等,它们有抗菌消炎、消除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
1、大白菜
大白菜有温补胃气,防风祛寒的作用。
2、白萝卜
白萝卜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3、黑豆
黑豆有润肠补肾的作用。
4、羊肉
羊肉性热,有温补肾阳、强身健体的作用。
5、葱
葱有发汗解表、温中祛寒的作用。
1、饮食宜清淡,多喝热粥,对于养阴益精等有很好的作用。
2、适当温补,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3、适当多吃一些鲜味食物,比如海带、紫菜等。
4、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对于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三顶养生网
公益承诺:您每转发一次本文章,众德慈善理事单位:辽宁卓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向众德慈善基金会捐赠0.5元善款,此善款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勿以善小而不为,轻动手指,让世界充满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