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3112682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友好街10号新地中心3号楼0810室

《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 2022》发布: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流动儿童

日期:2022年07月06日                  文章来源: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

7月4日,新公民计划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 2022》(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子女规模约1.3亿人,超过中国儿童总数的40%,其中流动儿童规模7109万人,比2010年,流动儿童规模3581万人增长了一倍,平均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流动儿童。2021年,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全国人户分离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比2020年又增长了900万人。

对于许多流动人口家庭来说,把孩子带在身边成为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城市会面临各种入学、升学方面的困难;送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就不能亲自养育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对于每个流动中的家庭来说,“流动”和“留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群儿童中被人们熟知的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2016年初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报告认为,留守儿童固然需要加强关爱保护,但是却治标不治本,只有让儿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报告指出,评估流动人口子女的发展情况,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一起合作,将流动人口子女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孤立地看到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因此该报告提出用“在一起”和“入公办”指数,作为评估流动人口子女发展的重要指标。

报告认为,如何在居住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依然是流动人口子女发展的核心挑战。目前,学前教育阶段,几乎没有完整可用的流动人口子女相关数据,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儿童中,有70%在民办幼儿园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在一起”和“入公办”指数虽然逐年提高,但是仍有近一半的流动人口子女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居住、生活。义务教育阶段后,就地参加中高考依然困难重重,“返乡”、职校、打工、出路,深深地困扰着每个流动人口家庭。

学校体系之外,社区和课后服务的价值依然难以被社会看见报告建议,社区“儿童之家”,既要保证数量的覆盖,还要保证服务质量,至少应配备1名有专业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让儿童之家能够遍布每个城乡社区,让每个儿童都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居住和生活。

报告最后呼吁: 

1,应尽快实行在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接纳流动儿童成为本地儿童。

2,应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将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改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居住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3,在人口流入的城市,大量新建各级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面增加学位供给,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跟随父母一起,在父母居住的城市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4,在流动人口聚居的城市社区,在人口流出的城乡社区,实现社区儿童之家全覆盖,让每个流动人口子女都能够容易的获得普惠(低收费、公益性)的课后和课外服务。

点击阅读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PaTgXe2t4AtZnfsKssl5dA

  来源:善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