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公益星火六期·深圳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长江之源”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长江之源培养计划)毕业典礼在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区举行。
长江之源培养计划是全国首个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跨界培育项目,由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长江商学院、深圳市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深圳市江之源企业家联谊会(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共同资助和举办,是一次以社会创新助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也是社会各方发挥自身所长,跨界推动社会创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的生动体现。
过去一年,参与该培养计划的学员在多个模块展开学习,其中包括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社会组织人才管理、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社会组织资产管理、企业战略与科技创新、品牌与数字化、组织变革与第三次分配、管理经济与ESG投资、宏观经济趋势研判、全球化视野下的家族慈善、从行为科学视角探讨社会创新和商业向善课程等。
同时,此次培养计划将“实战研讨与项目孵化”纳入课程学习和考核中,由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壹基金、市慈善会、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长江商学院分别领衔孵化,带领学员在跨界学习与深度交流中成长。
具体而言,项目围绕社会组织发展热点议题以及社会民生问题,聚焦社会组织高质量人才评价标准、乡村振兴、公益助力科技、公益金融、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五个主题,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
在《特殊资产和需要公益金融实践》项目中,学员尝试以公益金融为工具,为有需要的个人、公益组织、金融机构等提供一套全面考虑委托人意愿,且有制度监管保障的一站式公益金融服务工作指引,并通过不断推进项目实践,持续验证和完善这套工作指引。
在《全民益善行》项目中,学员创建了一个商业与社会公益价值的激励相融平台。通过记录每一个善行、以价值量化的方式激励善行,并创造性地叠加游戏玩法,以引导裂变的方式不断扩大项目规模,实现激励相融。
在《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中,学员以多元化视角切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探索出一套创新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建”,引导社会组织投入乡村振兴项目与人才培育项目,尽可能激发更多产出和效益,更高质量地参与乡村振兴。
面向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公益慈善助力科技创新探索》项目成员致力于探索资助方式新发展,形成畅销稳定的机制来引导公益慈善组织投入科技创新,助力科技发展。
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先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人才评价标准组》学员最终形成了一份兼具创新性与可复制性的项目成果,促进了行业发展,填补了社会组织人才评价体系的空白。
作为首个从组织发展角度助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培育计划,长江之源培养计划既是长江商学院践行社会创新的一次重要延续,也是以社会协同力量探索社会组织人才培养路径的一次可靠实践,为推进现代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崭新思路。
典礼现场,本次长江之源培养计划的公益金融组、乡村振兴组、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组学员进行了精品项目汇报,政府及学院领导为优秀学员、最受喜爱的老师、优秀项目分别颁发火苗奖、火焰奖以及薪火奖。
来源:公益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