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3112682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友好街10号新地中心3号楼0810室

“石榴籽祖国行”:在共益时代让各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3年07月03日                  文章来源: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

与过去的传统公益对比,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展现出技术驱动、去中心化、公益共治的新特征。呈现个体平权,重塑连接特征,让公益官方与民间互补、协同、共促。

  5月下旬,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推出“石榴籽祖国行”公益项目,征集新疆大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及少先队员等,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增强“五个认同”,引导青少年在主题教育中以更实的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批,共有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5所高校团委陆续组团,赴北京、天津、南京等地20所高校开展交流活动。

  活动中,除了故事分享和文化宣讲等传统形式外,行为公益元素的加入让活动看起来更具趣味、互动、人文。时下,一些喜闻乐见的“共益”正在汇成青少年群体交流的新技能,

“石榴籽祖国行”:在共益时代让各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共益:结对子筑梦乡村振兴

  “石榴籽祖国行”通过高校交流学生讲述新疆模范人物、表演新疆特色舞蹈和民族器乐、画笔为媒描绘大美新疆画作,“筑梦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等内容形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写新时代的民族团结之歌。

  在传统交流方式外,如何引入新元素、构建新渠道、展现新特征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成为“石榴籽祖国行”项目组思考。此时,深耕公益领域多年正在探寻青少年公益方式的腾讯公益为项目组给出了答案,要为青少年群体打造公益样本。

  腾讯公益总监耿小勇表示,“石榴籽祖国行”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出资促成,正是为了促进民族大团结。让5所新疆大学为主导发起公益梦想,学生宣讲传播新疆美倡导公益梦想,这是高校层面、同龄层面的公益心智培养。

  耿小勇认为,单纯靠同情捐款的传统公益方式显然不再适应现代青少年群体,甚至会遭遇天然抵触。推出趣味性强、互动性强、文化背景相关性强的“新公益”项目在“石榴籽祖国行”计划中不断实践,将会产生较好效果。

  趣味性强,选择“答题得花”和“一块走”配捐等腾讯公益产品,让参与感更新颖,更能吸引高校学生注意。

  互动性强,年轻人运动捐步成为公益入口。捐步获得配捐和小红花激励,再二次捐出小红花提升互动参与感。同时,互动中加入公益梦想的介绍,让新疆学子们更有主人公意识。

  去年,腾讯公益已经在做大学生相关的公益活动,“石榴籽祖国行”新疆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不是第一个学生活动,也不是最后一个,它对腾讯公益的意义非凡。

  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峰会上表示,“法治是现代慈善公益事业的基本要求,它事实上构成了从传统慈善转向现代慈善的分界线。”

“石榴籽祖国行”:在共益时代让各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体验:行为公益解决社会议题

  根据“石榴籽祖国行”项目安排,以新疆农村文化体育、公共服务项目为主,首批5所高校,每一所新疆高校青少年学生在交流中都将认领一个公益项目,依托腾讯公益平台,组织交流双方高校学生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参与运动步数捐赠、基础知识答题捐赠、赢小红花捐赠等,筹集资金完成“筑梦乡村振兴”公益项目。

  公益方式显而易见,拿来就能用,引人入胜的公益内容尤为关键。经过多方调研后,以新疆文化为背景、与当下生活强关联的内容被设计到公益项目中。答题内容均以新疆风土民情为主,且5个公益梦想都关乎新疆本地乡村振兴。

  文化背景相关性强,答题内容以新疆的风土民情为主,选择与年轻人文化背景或当下生活强相关的议题,让年轻人心甘情愿的付出。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库提热木村是新疆医科大学“访惠聚”工作队8个驻村点之一。该工作队反馈,该村图书室资源缺乏,一些假期返乡大学生、当地初高中生以及村民在图书室获得纸质书籍和电子知识渠道甚少,期望通过公益项目立项“升级”图书室,为乡村人才发展发挥作用。

  随后,新疆医科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学子共同助力的“暖心图书”图书室建设项目正式上线腾讯公益平台,通过筹款解决图书馆硬件发展问题。

  而今,互联网公益已经深入公众生活,低门槛、趣味性、便利性让公益融入公众行为。除了传统公益项目外,一些关注度小众的公益项目“文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也正在成为多数派议题。

  根据《2022公益行为数字化洞察报告》显示,特殊群体关爱、疾病救助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两类公益议题,而文化传承、科技助老、社区治理、性别平权等公益议题就显得较为缺位。小众议题在受调研人群中期待值更高;数字公益让小众议题走入大众视野,让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探寻解决方案。

  耿小勇表示,“文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罕见病用药难”、“孤独症认识融入社会”等社会面上的大议题也是腾讯公益关注重点,期望在高校学子留意社会痛点,积极参与不同议题的深度讨论,用公益的方式推动社会问题解决。

“石榴籽祖国行”:在共益时代让各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常态:中国样本填补数字鸿沟

  时下,互联网的发展让公益与青少年日常行为的粘度增强,一些趣味性、低门槛、便捷性的公益项目易于公众上手,正在成为青少年公益的标识。而今,汇聚了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五方力量”,互联网公益将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早在参与“石榴籽祖国行”之前,腾讯公益就开启了大学生参与公益的探索之路,成立专门业务组,创建年轻化公益品牌Becomeus。

  Becomeus认为,要让更多学子的日常行为融入到公益之中,助人同时悦己。“一块走”和“答题”等行为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习性,每日的大量运动和间隙答题获得小红花,再通过捐小红花获得爱心企业配捐资金,支持公益项目。最后,由公益机构执行并向捐花用户反馈执行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2022年12月,腾讯公益在大学生群体上探索公益创新模式,联合腾讯各方资源,打造了一系列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新公益”。

  Becomeus在高校社团中发起低碳梦想,筹集小红花“低碳校园梦想季”;倡导学生跑步、快走,捐步捐花的“校趣跑”;明星进校园与校园音乐人同表演;鼓励年轻人公益“小红花音乐会高校游”。

  2023年新年之际,Becomeus携手腾讯文档推出“心愿文档x温暖传递计划”。让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收集支教学校孩子们梦想,通过答题、捐步获得小红花解锁公益物资,完成支教学生心愿。

  “腾讯公益*校趣跑”。Becomeus联合重庆、云南、湖北、陕西区域的71所高校发起,用一块走和答题的行为公益,助力自己所在区域的公益项目。

  2023年5月20日,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举办期间,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研究报告称,已形成的“中国样本”是立足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实际、系统探索解决行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的可行方案。

  报告表示,高质量慈善缓解了传统公益慈善“可及性”痛点,实现“人人公益”普及;化解传统公益慈善“透明性”难点,推动“透明公益”建设;疏解传统公益慈善“效能性”堵点,共创“数字公益生态”。

  可见,腾讯公益依托互联网工具与数字技术,让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正在深刻重塑中国传统公益慈善发展逻辑与方式,在共益时代填补社会数字化鸿沟。

  耿小勇表示,未来将提供高校学生等年轻人深度参与公益议题探讨和观察的机会,培养更专业、更深度的高校议题观察员。认知公益目的、培养公益心智、实践公益行为,让公益成为常态。

       来源:公益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