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3112682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友好街10号新地中心3号楼0810室

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观察报告发布:公益慈善已广泛嵌入社会生活

日期:2025年02月24日                  文章来源: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

  2月19日,《AI探微: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观察报告》(2003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对公开渠道信息进行梳理,就2003-2024年间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进行系统分析,呈现出中国慈善政策的发展脉络、核心议题与趋势变化,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主要观察

  通过对761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交的1012件慈善类建言的梳理分析,《报告》总结出5点主要观察:

  第一,2003 -2024年间的慈善类建言数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曾出现4次周期性高峰。2007年、2011年、2016年和2019年出现周期性高峰,周期性高峰的出现与相关政策和热点事件高度相关。在周期性变动的基础上,慈善类建言在近5年出现跨越式增长,2019年达到22年的最高峰。

  第二,建言人行业分布广泛,以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别的建言人最多。从组织类建言人来看,民进中央、致公党中央、民革中央、农工党中央等民主党派都提交了至少 5件相关建言。政协委员所在界别中,社会科学界的建言最多,为 64 件。从全国人大代表所属地域来看,长三角地区表现活跃,呈现“一个集中、多点开花”的特征。“一个集中”即22年间,慈善公益发展一直是长三角地区建言人的最主要建言领域;“多点开花”即在不同周期中,长三角地区代表关注的次要主题各不相同。

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观察报告发布:公益慈善已广泛嵌入社会生活
(建言人/组织行业分布)

  第三,慈善公益事业已广泛嵌入社会生活,扶贫/乡村振兴、养老服务、教育促进等主题近10年增长迅猛。256件一级相关性建言分布在13个主题,其中慈善公益发展185件,占比71%;756件二级相关性建言分布于14个主题,且主要集中在扶贫/乡村振兴、养老服务、教育促进等主题。与慈善公益间接相关的建言已经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言人不再以慈善公益行业的专业发展作为建言的唯一标准,而是更为全面地考察社会民生需求。

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观察报告发布:公益慈善已广泛嵌入社会生活
(建言主题分布趋势图)

  第四,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等制度性建设是重点诉求。有关政策制度的建言最多,共有549件;其次为法律法规建言,两者共占建言总数的54.2%。制度性建言主要围绕慈善法及相关“三大条例”的修订与完善、明确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中的法律地位、社会工作专项立法、服务类信托法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立法等多个法律法规进行表述。

  第五,慈善类建言的受益对象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在2003 年至 2012 年之间,慈善类建言主要有两大受益对象,分别是低收入群体和慈善类组织。在 2013 年至 2024 年之间,慈善类建言不仅开始覆盖捐赠人、婴幼儿、服刑人员等以往基本不涉及的群体,还出现更为主要的三大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慈善类组织,具体内容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

  主要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针对社会组织参与协商和建言,《报告》提出了4点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协商机制,对行业发展重点问题形成建言合力。

  第二,社会组织通过发现项目普遍性、挖掘典型案例、开展委员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扩大议题影响力,形成有效建言。

  第三,了解政府部门工作要点,充分研究政策方向,体现建言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结合社会需求递送交办单位。

  第四,社会组织应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弥补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大模型助力数据处理和分析

  该报告由公益行业支持机构善行直达发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广东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及鄂尔多斯市聚祥公益基金会为《报告》提供了联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创新性地引入大模型助力数据处理和分析,人机协作模式大幅提升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报告》技术方广州数鼎科技公司高级算法专家黄锡轩表示:“我们基于大模型技术构建了覆盖 22 年慈善类建言的核心数据库,多方协作与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不仅加速了数据处理与归纳分析的效率,也在纵深挖掘公益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了更丰富的潜在问题与前瞻性机会。”

  《报告》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作用,重点关注慈善类建言与公益实践经验、社会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积极探索其他新议题,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公益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