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全国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60岁以上人口中高达78%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 ,多病共存现象普遍,给个人、家庭及医疗体系带来沉重压力。面对这一现状,国家近年来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医防融合,加强慢性病管理,致力于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然而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期,由央视网和E药经理人联合主办的“声音・责任”两会E起说系列访谈之“促进医防融合,筑牢中老年人健康防线”圆桌会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家庭建设,聚焦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防护。活动邀请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雷杰,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吴浩,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岳剑宁,以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红等,共同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医防融合提升健康素养,完善成人预防服务体系,推进疫苗处方试点工作,降低50岁及以上、慢性病等中老年人群感染性疾病和多病叠加的风险,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延长国人健康寿命,助力健康老龄化建设。
“促进医防融合,筑牢中老年人健康防线”圆桌会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吴静、雷杰、吴浩、王建业、岳剑宁)
促进医防融合,打通利民“最后一公里”
预防是应对疾病风险最为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吴静指出,医防融合的重点在于促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有效融合与紧密衔接。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关口前移,推动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高效协同、无缝对接,从而更精准、更具针对性地持续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医防融合的核心在于将疾病预防控制理念贯穿到医疗服务体系中,实现从政策支持到具体落实的全方位融合。雷杰回顾了预防医学的发展脉络,强调了三级预防体系的重要性:一级预防即“不得病”,通过疫苗接种和健康干预降低发病率;二级预防是“得病早治”,强调早诊早治策略;三级预防则是“减少危害”,帮助患者降低病残率,改善生活质量。他还进一步提到“零级预防”概念,即政策干预,通过群体性健康管理手段,确保疾病预防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从疾控机构角度出发,雷杰明确了疾控中心在医防融合中的三大职责: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推动各项行动落地、评估健康干预效果。在山东省,医防融合的探索已历经十余年,最早集中于传染病防控领域,对临床医生进行传染病诊断培训、开展院内感染防控等工作都是医防融合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山东省在慢病管理领域也开展了诸多有益尝试,如推广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推进“三减控三高”行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风险等。
吴浩院长从基层医疗角度深入分析了医防融合的关键环节。他指出,基层医疗机构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医防融合的核心载体,承担着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疗服务等多项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我国全科医生占比仅8.6%,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医防融合的推进。吴浩强调,打通医防融合“最后一公里”,人才是关键因素。此外,他还着重强调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认为医防融合不仅仅是疾控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还涉及信息共享、数据联通以及多学科协作。在推动医防融合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应充分借助科技赋能,通过互联网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等手段,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提高疾病预警与干预的精准度。
提升健康素养,中老年人积极预防减少重症风险
王建业从老年医学角度分析了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核心。他指出,健康老年人的标准不仅包括生理指标正常,还涵盖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根据2023年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健康老年人应具备控制好血糖和血压的能力,同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他强调老年人的免疫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基础代谢降低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疫苗接种等,都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岳剑宁提出,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叠加风险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更容易受到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因此,在慢病管理过程中,老年人群体的疫苗接种同样不容忽视。他指出,60岁以上人群在感染带状疱疹后,50%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痛后遗症,而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岳剑宁还分享了疼痛科的临床观察,作为疼痛科医生,经常遇到没有做好预防或早诊早治的患者,辗转到三甲医院的疼痛科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以带状疱疹为例,有的老年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病,再加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几年的折磨,身体承受能力弱,想做微创手术都非常困难。而了解健康防治知识,能够预防的疾病及早预防,中老年人管理好基础疾病、践行科学生活方式、适时接种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将会减少未来发生多病夹击或重症的风险,为未来治疗争取更多机会。因此,他强调,医防融合不仅需要医生的积极介入,还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的认知度。
王红在访谈中详细介绍了疫苗接种在社区推广的实际成效。她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并通过“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号、家庭医生签约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健康宣传。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的接种率大幅提升,2024年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率相比2022年增长了2.6倍。不仅如此,北京东城区在2024年率先推出了“预防保健+全科”的一体化门诊模式,明确要求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推荐适宜的疫苗接种服务,以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精准度。
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疫苗处方试点,通过医疗机构开设疫苗接种门诊,提高了中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雷杰指出,2024年,山东省中老年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接近30%。他指出,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并减少住院时间,从而减轻医保负担,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设立疾病关注日,助健康宣教由“点”成“面”
健康宣教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王建业表示,当前,医疗机构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核心职能,但仍需创新科普形式,提高公众接受度。吴浩则指出,结合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制作生动易懂的健康科普内容,比如一些图文并茂的短视频,也是医疗部门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针对中老年群体,设立“疾病关注日”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岳剑宁指出,以带状疱疹为例,该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还会对家庭造成巨大负担。设立“中国带状疱疹日”“中国流感日”等专属健康日,可通过全社会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增强公众预防意识。
医防融合的核心在于理念、资源、信息的互通,以及各方协作的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医院和社会组织需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医防融合落地,为全民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未来,医防融合将继续深化,通过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成人预防体系、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健康管理目标,让每一位中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更全面的健康保护。
文章来源:公益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