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八届零废弃日暨第三届国际零废物日如期而至。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104个地级市的225家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社区及政府单位等伙伴的积极参与。
零废弃日是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壹基金和零萌公益在2018年共同发起的公众倡导活动,2018年至2023年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自2024年起,零废弃日与联合国发起的国际零废物日同期(3月30日)举办。
“零废弃”是构筑在“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做法之上的一种生活选择。今年的零废弃日把“零”机一动,万事OK作为“通关密语”,号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从“零”机一动开始,每完成一次零废弃行为,就给自己比个OK,让OK手势变成可持续日常的勋章。
活动期间,胡歌和陈龙两位明星和环保艺术家韩李李再度化身零废弃生活倡导人——演员胡歌以"昆虫生态观察"为切入点,倡导"减少一次性制品消耗,践行修旧利废新时尚";演员陈龙通过倡导"自带杯和骑行",示范绿色出行与低碳消费的深度融合;生态艺术家韩李李以"随身环保袋"诠释《"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倡导的简约适度生活理念;壹基金大使张云龙则用"旧物改造工坊"生动演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构建。
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帆书深圳运营中心推出了“零废弃日可持续生活书单”,用五本可持续生活主题书目,助力公众从断舍离小白升级到零废弃达人。活动还倡导读纸质书的朋友,在阅读完成后,把书籍投入社区共享书架或赠送给朋友,让知识也能二次循环。
万科公益基金会还发布了名为《垃圾分类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我们给奶盒装了GPS!》的低值可回收物循环之旅视频,直观验证了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转化路径是“看得见的闭环”。
知识赋能的同时,万科公益基金会与乐修匠联合发起了旧物维修活动。活动在多个社交平台发起“维修日记”打卡挑战,鼓励用户分享旧物重生故事,赢取节能奖品。同时在西安、包头、青岛、温州、长春和武汉六城组织开展了20场公益维修,还引导公众通过地图搜索,发现身边匠人资源,推动旧物修复常态化。
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善淘发起的"以袋换书"行动展现了另一种零废弃想象力——只需3、6、9个袋子即可兑换相应书籍,巧妙搭建起书籍与环保袋的双向流通。同期,善淘还推出“零废弃徽章+主题口号”领取八折优惠活动,并开设《可持续城市——环保从身边做起》公益课程,助力下一代零废弃意识和生活习惯养成。
在中国环境记协指导下,蔚蓝地图携手万科公益基金会、绿色江南及青岛你我发起的“零废弃日-可持续生活方式打卡”行动,鼓励大家在蔚蓝地图减碳行动平台上持续打卡记录日常低碳行为,用14天养成一个零废弃的习惯,还有机会获得礼品、志愿时长、证书等权益。
事实上,只要生活中多些“零”机一动,很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废物”也能带来惊喜。例如,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及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合作,发布了《咖啡渣堆肥指南》,为家庭、社区提供低成本低碳的废弃物转化方案。
3月22到4月6日期间,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陆续举办咖啡渣堆肥工作坊、OK可持续生活市集、椅子手作工作坊、梅沙会客厅挂牌、善淘快闪店入驻梅沙会客厅、踏青徒步净滩、公共艺术计划等行动,吸引公众参与到零废弃行动中来。
3月28日至3月30日,故宫博物院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故宫零废弃项目发起了“一渣成肥,啡同循常”主题活动,邀请观众在故宫餐厅景运门店、角楼咖啡、中茶-九卿厅、坤宁东院四个门店,参与用餐光盘或自带杯到店点单行动,即可领取故宫咖啡渣堆肥福袋。
3月28日-3月30日期间,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也将咖啡渣免费分发给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零废小成果的游客,鼓励大家发现生活中更多零废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零废弃理念普及和行动力提升,3月30日,第八届零废弃日当天,万科公益基金会还携手BottleDream发布了《“零”机一动 万事OK——零废弃推动力报告》。
文章来源:公益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