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3112682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友好街10号新地中心3号楼0810室
扶老人基金专题

    关于“扶老人”问题的彭宇事件,因为所谓的“真相大白”,时隔多年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我们且不论真相是什么,只探讨“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这么一个在传统道德观念中毫无悬念的问题,为什么如今一再被提出、甚至被争议!

    为什么“扶不扶”成了中国人的道德难题?

    答案很简单——你的“良心善举”可能有风险!这个风险就是,无良的被扶者有可能指认你为肇事责任人,在你无法举证自己清白的时候,可能要承担公众指责、媒体关注、家属纠缠、经济赔偿、民事责任等无法预见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如何破解“不敢扶”的现实困境

    首先,法律规定对扶人者有利——实际上,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换而言之,扶人者并没有义务自证清白,反而是摔倒的老人一方需要证明对方撞了自己。

    但是,一旦倒地者要求扶人者承担有关责任,扶人者就必须面对说明、解释、辩解等沟通问题,相当牵扯精力,影响情绪。严重的还可能产生矛盾,更为严重的是可能还要“打官司”,而民事案件的诉讼具有易受各种干扰的特殊性,包括:证据不清晰、社会同情弱势群体、倒地者家属具有影响力、媒体的不客观导向等。也就是说存在败诉的可能。

    因此,破解“不敢扶”的现实困境,首先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界(政府职能部门、教育界、法律界、公益界、媒体等)培养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有效强化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其次,还需要社会各界为扶人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法律援助、资金支持等),发挥第三方激励作用,真正解决扶人者的后顾之忧。